第四十三章 弱冠系虏请长缨(求收藏)-《崇祯有艘万吨轮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李家正堂里,之前那位秀才公跪在地上。

    “哥儿,快起来,别惹你爹生气,咱今年才十八,在家好好备考,早晚能中举,何必去当那劳什子的大头兵。”

    一个妇女伸手就要将那秀才扶起,可那秀才铁了心似的,跪在地上一动不动。

    “爹,娘,孩儿就要去做军官,陛下在圣旨上说了,如若能封狼居胥,将不吝封侯。”

    “孩儿若是有幸能如霍嫖姚、班定远那般,必能光耀咱家门楣,即使不成,孩儿退军后,也能落个举人出身,还能优先选官呢。”

    那秀才不依不饶的说着参军的好处。

    “哥儿,你光说从军的好处了,为娘说句不吉利之言,战场上刀剑无眼,你要是有个三长两短,为娘不活了。”

    女子说完,便用手绢摸了摸泪。

    “娘,咋说这不吉利的话呢,孩儿是去做军官,又不用亲自冲阵,再说了,即使孩儿真的为国尽忠了,还能为咱家挣个世代荫袭呢。”

    见母亲说的晦气,秀才公有些不忿,忙抢辩道。

    “唉!”

    一声叹息,正堂背手而立的中年男子缓缓开口。

    “腾蛟,你自幼聪慧,开蒙启学从来没让父母操过心,亦是不到十八岁便中了秀才,此乃咱李家世代未有也。”

    “你可知为父对你期望几何,实希望你有朝一日能进士及第,登阁拜相也。”

    说到这里,男子有些哽咽。

    “爹,您常教导孩儿,要以家国天下为重,今陛下招募吾等有志之士,亦是吾等报国之时啊,况孩儿退军之后,已是举人告身,仍能参加会试,封侯拜相尤为可知啊。”

    秀才公不依不饶,接着又道。

    “爹,您曾对孩儿讲过,咱李家祖上本是汴京人士,北宋靖康之变,李家三百余口皆死在女真屠刀之下,仅余二位十岁孩童藏于枯井才得幸免。”

    “两位祖先后随朝廷衣冠南渡,安居于这赣州之地,虽世代居于赣州,但咱李家却仍以客家自居。”

    “爹,您曾经说过,这是祖先提醒我们不要忘了国仇家恨。”

    “今陛下招吾等秀才从军,必是要效仿盛唐取良家子入伍,重振我大明军威。”

    “父亲亦曾对孩儿说过,当今陛下除魏逆,斩‘五虎’,接又起复孙、韩两位名臣入阁,取袁部堂为兵部尚书,此乃中兴之主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