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微风一吹,吹的那片光影扫过二楼窗户,晃得包间里的士子们睁不开眼睛。 “咦?那是何人?竟然敢在京都城内纵马奔驰?”李重元用手捂住眼,透过手指间的缝隙,看到一人骑着快马,在热闹街市上,疯了一般狂奔。 街道两旁的小摊贩连忙躲闪,人虽无恙,只是可惜了那被打翻一地的各种罐头和美食。 “哟!那不是王九和的贴身小厮吗?!” 有人认出来骑马者的身份。 李重元和同伴们面面相觑:“若我没记错,王九和王大人被圣上任命,前去云州宣旨!” “确实是他!王九和出身王家,又是从五品大理寺里正,听闻云州沃野镇县令王不喜是他族兄。所以朝堂周围相公才推荐王九和担任钦差之职!” “可他的随从为何如此匆忙?” 这个问题一抛出来,现场鸦雀无声。 熟悉的场景,熟悉的反应,让众人心头不免浮现起一个难以让人自信的猜测。 “不可能吧,大将军竟然能有种成这样?”有人摇着头轻声呢喃。 在众人沉默的注视下,那人骑着快马直奔王宫而去。 今日恰逢一月一次的大朝会。 无论是再懒惫的官员也不得不在这一日早起,穿上隆重的朝服,像个木头人似的,立在朝堂上,听着相公们高谈阔论。 此次大朝会的议题还是关于鞑子和谈一事,毕竟完颜兀术还在京城里呆着。 崔三论沉着一张脸,谁冒头,他就怼谁。 连番怼跑了兵部尚书,礼部尚书,国子监祭酒,最后偌大的朝堂上竟无一人敢开口说话。 年轻皇帝心中不满,略带斥责:“崔大人,咱们朝堂议事,就事论事,莫要带私人情绪。” 崔三论不惯着这个年轻皇帝,要不是苏大郎和苏云烟还在京都里呆着,便是先帝从坟墓里爬出来,他也要指着先帝怒骂。 “我这不就是在就事论事吗?一个个骨头怎么那么软?仗还没打呢,你们怎么就按照求和那一套去谈?怎么?国库里的钱多得塞不下了吗?” 年轻皇帝看向兵部尚书和户部尚书,这两人缩着脖子,跟鹌鹑似的,显然是被崔三论骂怕了。 见这两人靠不住,佟太师又在一旁看好戏,李阁老则撕心裂肺地咳嗽,年轻皇帝不得不亲自上场。 第(2/3)页